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郑建民 > 郑建民主要活动

广东侨务信息[2011]第17期

时间:2012-01-04 来源: 【字体:

〔2011〕第17期

 

首期海外华社文化菁英中华文化高级研修班圆满成功

  为提升海外华社文化菁英的中华文化素养,增进海外文化社团对广东开展文化强省建设、侨务文化工作的了解,11月1日至7日,省侨办首次举办了“海外华社文化菁英中华文化高级研修班”(以下简称“研修班”),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一、基本情况


  首期研修班在中山大学举办,学员来自菲律宾、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日本、泰国、比利时、法国、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加拿大、美国、墨西哥、巴拿马、厄瓜多尔、委内瑞拉、新西兰、斐济、香港、澳门等19个国家和地区,共30个社团的30名负责人(或社团文艺活动负责人)参加了学习。


  研习班活动主题突出,内容丰富。一是集中课堂学习,由省侨办副主任郑建民介绍广东侨务文化工作开展情况,重点介绍了南粤文化行和南粤文化海外行活动;邀请中山大学张永义、龚隽、叶春生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安然教授、五邑大学张国雄教授分别讲授了“儒家及其现代命运”、“道家、道教”、“中国佛学”、“岭南民俗:嬗变多姿?开发利用”、“文化冲突、共享与融合”、“华侨华人与广东文化软实力”等六个讲座。二是举行海外社团文化活动的策划、组织与实施的经验分享交流座谈会;三是参加 “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活动,使学员们亲身感受岭南文化和了解广东人文景观。


  二、主要特点


  (一)首次针对文化社团负责人举办研修班


此次“海外华社文化菁英中华文化高级研修班”填补了我省侨务系统针对文化社团负责人(或社团文化活动负责人)举办研修班的空白。侨务文化工作在慰侨服务、华文教育和夏令营方面活动开展频繁,但在提高海外社团文化推动者的中华文化素养和推动力,凝聚人脉资源等方面相对比较欠缺。此次研修班的目的就是提高海外华社相关负责人的中华文化素养和组织策划文化交流活动的能力,使其发挥海外中华文化交流的主导力量,并加强与侨务部门的互动,一起推动海外中华文化传承。


  (二)首次与中山大学合作办班


  本次是省侨办首次与中山大学合作办研修班。中山大学在国学研究方面有深厚的底蕴,是国侨办华侨华人理论研究基地,校方对支持海外侨胞传承中华文化表现浓厚的兴趣。为办好此次研修班,中山大学从住宿、饮食、课程安排、教学配套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并为参加研修班的学员颁发中山大学结业证书,承认中山大学学籍,既提高了学员的自豪感,也使学员们能够借助中山大学校友会的大平台在海外更广泛地进行联谊交流和联合开展文化活动。


  (三)首次深度交流,畅所欲言


  近几年,省侨办相继组织了“百名华教精英汇广东”、“百名文化精英汇广东”等活动,并召开相关华文教育和文化工作研讨会,但因时间关系,代表们反映相互交流不够充分,探讨程度不够深入。此次学习,学员们不但在学习生活中可以进行相互交流,主办方还专门安排了一个上午,让大家进行深层次分享交流,让大家畅所欲言,每个人都分享了经验,大家认为受到了启发,获益良多。


  三、主要效果


  (一)提高了海外文化推动者的中华文化素养


  通过本期课程的学习,学员们对中国的国学儒家文化的意识形态、精神内涵、现代批判与重建、与现代社会相结合,道家的无为之道和现代人的修身养性、道家与道教的联系和区别,佛家文化在中国的发展、中国禅宗文化的内涵,岭南民俗文化以及中华文化与海外文化的差异有了系统的了解,对中华文化有了明确的认知,提升了学员们的中华文化素养。


  (二)提高了海外文化推动者对岭南特色文化的认知


  本期研修班在课程设置和考察行程突出了对岭南特色文化的介绍与感受。课程设置上,叶春生教授的岭南民俗课程向学员们生动形象地介绍了岭南民间习俗及特有文化;赴韶关考察,参加2011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花车巡游、民间艺术表演等活动,学员们更是通过亲身感受了解到岭南文化的多彩多姿。


  (三)提高了海外文化推动者对传承与传播中华文化的使命感


  本次学习对海外文化冲突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文化冲突的策略,郑建民副主任还补充了海外华侨华人因文化理念与当地文化不相容产生冲突的实例,使大家了解到中华文化与海外其它民族文化之间的理念冲突会造成海外华人处于尴尬的境地,增强了海外华社文化菁英促进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以及推动中华文化与各国文化多元融合共存的使命感。


  (四)提高了海外文化推动者开展文化活动的策划力


  研修班学员通过学习加强了交流,建立了深厚的友谊,互相借鉴在海外推动文化交流的宝贵经验,促进了海外社团之间的合作交流,并加强与我省侨务部门之间的联系与合作,大大提高了开展文化活动的能力。(省侨办文教处供稿)

 

广东省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2011年12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