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印尼华文教育遭受禁锢长达32年之久,1998年苏哈托跨台后,新政府开始推行民主改革,相继撤销了大部分限制华人文化生活的歧视性条例。印尼华文教育解禁稍露曙光之际,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很快就抓住机遇,由常务副会长吕伟雄任团长的 “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华文教育考察团”于2000年9月5日至13日,出访印尼各大城市,调查了解印尼华文教育的现状,探讨开展印尼华文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当时考察团成员还有许丽华、林琳、殷民、黄记环及郭荣礼等。
2001年2月1日,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副会长许丽华率团访问印尼教育部,并于2月2日、12日及13日三次与印尼教育部相关部门领导举行会谈,就华文师资培训、结业证书、教材等事项达成共识,同时也为印尼国家教育部体育、青年与校外教育司司长访问广东的日程作好安排。
2001年2月26日,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吕伟雄、广东省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杨一功与印尼国家教育部体育、青年与校外教育司司长DR.H.ARIFIN ARDIWINATA.MSC在广州签署了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在印度尼西亚合作举办华文教师培训班的协议。
印尼开展华文教育的大门打开了,探路人同时也是开路先锋就是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
第一个汉语专家团
基于以上所述的协议,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汉语专家团在总团长黄玲硕士、团长马跃博士、秘书长宗世海博士率领下,于2001年4月来到印尼协助培训华文教师,同年4月25日至5月8日,专家团来到苏北棉兰,受到苏北华社和华文教师的热烈欢迎,报名参加培训的华文教师非常踊跃,短短几天,报名人数达到598人。
在印尼教育史上,这是中国第一次派遣汉语专家团到印尼培训华文教师,影响巨大。从2001年开始至2009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派到印尼苏北省的汉语专家团共有6批次,中国国家汉办派来汉语专家团1次。中国汉语专家团前后7次在印尼苏北省培训华文教师共1,078人次,其中有些是重复接受培训者,最后统计,有详细名单及资料者只有650名。
2005年以前接受培训的苏北华文教师大部分是女性,约占80%,男性仅有20%。受训者一般年龄偏高,40岁以上者约占70%,40岁以下者约有30%,令人欣喜的是2005年以后接受培训的华文教师,一般都是年青教师。
华文教师严重缺乏
印尼苏北省(北苏门答腊省)拥有人口120多万人,其中华族人口约有100万人,仅省会棉兰市就有近50万华人居民。由于世界形势的变化,华文已成为重要的国际语言之一,想要学习华文的人数高速增长。各种各样华文补习班、语言学校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本省私立国民中小学校中开设华文课者已超过50所,且有继续增加的趋势。国立苏北大学和一些高等院校,纷纷开设华文课程。印尼政府教育部从2007年开始,把华文列为高中选修课程,本省国立回教大学和不少公立中小学校,由于聘请不到华文教师,只好暂停或取消开设华文课程的计划。
2004年以来,中国派出了多批志愿者华文教师到苏北省任教,人数为:2004年1名,2006年7名,2007年15名,2008年13名,2009年17名。但远远未能解决华文教师荒的问题。苏北省华文教育眼前最急迫的问题,就是华文教师严重匮乏,现有教师的汉语知识和教学能力不足。
苏北省本地华文教师的构成大致是:
1.1966年华校封闭前的教师或学生;
2.华文被禁锢时期的家庭补习生,佛堂或教堂培养的年青人;
3.华文解禁后华文补习班的学生;
4.到中国学习汉语的短期生(6个月或更短);
5.到中国参加专业培训的进修生(如幼儿师范专业);
6.在中国留学毕业回国的本科生(主要是汉语专业)。
第一类教师人数最多,约占80%。他们是华教中坚,但年龄偏高,属于老年阶层,一般都没有学历学位证书。他们从小接受华文教育,华文水平高,功底深,但由于过去华校是普通学校,不是师范班,当时也不重视语音和语法,因此汉语语音、语法及教学理论有待提高。这一类教师经过历年来参加中国汉语专家团的培训,情况有所好转。
第二类教师属于中年阶层,他们一般是高中毕业生,有些是本科、大专毕业生,虽然没有系统学过华语,但经过长期不断的学习,华语水平还可以。
第三、四类教师由于没有系统的学习,汉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知识较差,汉语水平不到5级。
第二、三、四类教师都是青年教师,约占10%。
第五类主要是到广东幼儿师范学校学习1年的进修生,有29人。目前他们在各中小学校、补习班任教。
第六类人数不超过20名,由于有本科学历文凭,受到人们的欢迎,许多成为学校或学院的骨干。〔1〕
总之,由于华文教育断层,懂华文的人数有限,其中能胜任华文教学者更有限。
积极推动华文教育
2002年至2003年,中国海外交流协会郭东坡常务副会长及刘泽彭副会长先后率领印尼华文教育调研团,来到苏北棉兰考察访问。刘副会长在一次有300多名华社教育界人士参加的“苏北华文教育座谈会”上发表了深具鼓励和明确指导的讲话,他说:“苏北省人口众多,华文教师极度缺乏,你们派人到中国进修或学习,人数有限;中国汉语专家团到这里来培训,也仅是短期性的。你们何不在本地开办学校,作为培养华文教师的基地”。一语惊醒梦中人,苏北华社领导一致认同刘副会长的建议。由此,创办学校,培养华文专业人才和华文教师,成了苏北华社追求的目标。
在推动华文教育的过程中,苏北省华社征得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许可,在本地陆续翻印了3000套暨南大学编印的《中文》教科书,每套48本,其中2000套《中文》教科书是金鹰集团陈江和先生捐赠的,免费分发给私立学校和华文教师,鼓励他们在学校开设华文课,在家庭或补习班教授华文,鼓励创办三语学校。结果,火水山新苗三语学校、吧敢惠民三语学校先后开学了,华文补习班也如雨后春笋般到处出现。但是,苏北省的华文教育,始终难以红红火火地发展起来。导致这种局面的原因,就在于华文教师的匮乏。
在困难中,我们再次想到刘泽彭副会长的讲话,苏北华社开始谈论创办教育机构的话题,更有人大胆地提出创办师范学院,就地培养华文师资。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诞生
苏北省华社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探讨、奔走和努力,最后由热心社会公益和教育事业的企业家苏用发先生提出邀请苏北省华社宗乡团体、华人社团派出其精英,组成共同的团体,取名为苏北华社慈善与教育联谊会(简称“苏北华联”),创办亚洲国际友好学院。该学院是一所高等外语学院,设有华文系和英文系4年制本科课程。“苏北华联”以最快速度完成了社团注册手续之后,一面动手兴建校舍,一面聘请专业人士做好办学方案,呈交国家教育部申请教学准证。笔者是“苏北华联”的成员之一,就开办华文本科课程的课题,专程拜会了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领导。赵金陵副会长和郑建民处长听了笔者有关建校计划之后非常高兴,马上陪同笔者拜访华南师范大学校长王国健教授。王校长为人豪爽,一口承诺愿意派人协助设置华文系课程,和省海外交流协会一起为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物色教师。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呂伟雄、吴锐成和副会长吴行赐等,对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从开始筹备到开学,以及每年师资的物色都投以极大的关心。同时,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决定将这项计划上报中国海外交流协会,争取给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提供师资援助。
有了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和华南师范大学的承诺,师资来源问题解决了,笔者马上告知苏北省华社诸位主要负责人,以便加快步伐,并在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星洲媒体集团和苏北华社出钱出力大力支持下,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终于在很短的时间内建成。印尼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于2008年7月25日发给教学准证,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于2008年8月20日落成,同年9月1日正式开学。
第一个学年(2008-2009),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在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和华南师范大学协助下,获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派来高水平的华文教师9名,报名入学的华文系学生172名,英文系学生22名。
第二个学年(2009-2010),由于报读华文系的学生激增了150%,人数达400多名,英文系学生也呈激增现象,人数达99名,增幅超过300%。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派来经过严格甄选的教师25名,另有5名本地精英,从中国各大学本科毕业后回来归队,共同组成了亚洲国际友好学院阵容强大的华文教师队伍。
印尼西部地区华文教育基地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受到苏北各界华社、印尼中资企业和海内外的关怀支持,凭借现有的强大华文师资力量,由中国教师配合印尼国家教育部的规定,精心设置华文课程。学院设置汉语专业,学制四年,共8个学期,约2700-2800学时,要求修满150个学分(包括实习及毕业论文)。
汉语专业分三个方向:1、师范汉语; 2、商贸汉语 ;3、旅游汉语。
学生修完本专业教学规定的课程,通过论文答辩,取得规定的学分,HSK达到8级,准予毕业,由学院颁发汉语言专业毕业证书并授予学士学位证书。
此外,本学院还与华南师范大学建立2+2合作办学模式,学制为4年,其中一至二年级课程在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完成,三至四年级在华南师范大学完成,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并通过毕业论文答辩,可获得华南师范大学和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毕业证书和学士学位。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招生对象是:
1. 印尼国民学校高中生毕业,具有自学或补习的汉语基础者;
2. 华文补习学校学生,拥有高中毕业文凭者;
3. 想要取得印尼文本科和华文本科两种学位的大学生;
4. 已在社会服务的在职青年;
5. 在国民学校任教的华文教师。
为了落实推动华文教育的纲领,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确实做到是一所非营利的学校,主办单位苏北华联积极邀请到超过25个华社团体或基金会以及超过20个公司或个人,成为“苏北华联”助学金伙伴,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提供助学金,优先且大量给选读师范方向的学生发放助学金,只要该生声明毕业后,出来担任华文教师,“苏北华联”一定想方设法,让他获得助学金。
远居香港的侨界好友,也自发地来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要求成为“苏北华联”助学金伙伴,一口气资助了10个学生,为他们提供4年全程学费。
2009年3月13日,中国驻印尼大使馆章启月大使率领中资企业代表到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参观指导,与正在学习中文的友族学生亲切交谈,对学院积极将中华文化融入印尼主流文化,不分种族,招收友族学生,努力打造和谐环境,巩固和发展印中友好关系,给予充分肯定。章启月大使不但赞赏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办学方针,更动员在印尼的中资企业以实际行动支持亚洲国际友好学院。
在章启月大使的关怀下,拥有700家企业会员的印尼中资企业协会和工商银行,已分别和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签订了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书,保证了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目前还有许多热心教育事业的印尼国内企业,表示愿意和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签订毕业生就业合作协议书。
来自多方面的支持和鼓励,让“苏北华联”全体同仁和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全体师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大家同心协力,决心办好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实现“苏北华联”的理想,把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打造成为印尼西部地区(除了爪哇岛),特别是苏门答腊北部5省的华文教育基地。
打造印尼华文教师培训基地
以实际行动支持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除了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华南师范大学,还有中国国家对外汉语教学领导小组办公室(即中国国家汉办)。笔者曾代表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到北京拜会中国国家汉办领导,向马箭飞副主任及志愿者中心薛华领主任汇报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情况,针对印尼华文教师的培养问题,笔者对马主任说:印尼华文教师不能长期、无限期地完全依赖中国提供,因此,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有如下的计划:
第一步,依靠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中国教师,加大力度培养本校华文系学生,特别要给选修汉语师范方向的学生,提供方便和鼓励。
第二步,选派本校或非本校优秀学生,到中国攻读汉语硕士,特别是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他们不仅要学习教学方向,还要学习教育管理方向,为在本地创办院校选就人才。他们不但成为老师,而且还应成为培养未来教师的生力军。
第三步,中国海外交流协会支援亚洲国际友好学院25位高水平的华文教师,我校不可占为已有,决心动员中国老师的积极性,除了完成本岗位的工作之外也要拨出时间培训当地的华文教师。
中国国家汉办马箭飞副主任对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计划表示赞同,特别支持选派本校或非本校优秀学生到中国攻读硕士课程的计划,当即表示愿意为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提供助学金,每年5至10个名额,此项助学金计划已经落实,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已于2009年推荐5名本科毕业生到华南师范大学学习。
亚洲国际友好学院为了落实打造华文教师培训基地的计划,在“苏北华联”董事会的大力支持下,正式宣布设立语言中心,为了满足社会的需求,协助国家教育部加速培养华文师资和提高在职华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学院语言中心开设非学历华文专业课程:1.华文教师培训班;2.HSK培训班。
学院除了培养各种方向的华文专业人才之外,也把提高在职华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水平当作重点工作,以推动华文教育事业的发展。
如果说华文教师是推动华文教育的动力,那么,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应该是带动印尼华文教育的火车头,是印尼西部地区的华文教育基地,也是印尼培训华文教师的基地。
总结和建议
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海峰于2009年10月20日在成都举行的第一届世界华文教育大会开幕式上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日益提高,汉语和中华文化更在大范围内得到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友族的认同,华文教育得到了越来越多国家政府的理解、宽容与支持,广大华侨华人对华文教育的需求较之以往更加迫切,发展海外华文教育的热情更加高涨。当今世界的情况,确实有如李海峰主任所说的那样。
回想中国汉语专家团第一次到印尼培训华文教师至亚洲国际友好学院的创办,一路走来,都离不开广东省海外交流协会和中国海外交流协会的关心和支持。我们不敢说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已经成功,但是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和决心把学院办好。亚洲国际友好学院将按照既定的办学方针办学,除努力培养华文专业人才之外,也将利用现有的师资力量,协助培训在职华文教师,并将利用假期,把培训工作扩大到周边城市,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提高华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尽一份力。
注释:
〔1〕本节华文教师的数据来自苏北华文教育促进会。
(作者简介:廖章然,印尼“苏北华联”副理事长兼驻亚洲国际友好学院执行委员会主任、印尼苏北省政府教育厅委任苏北华文教育统筹协调处主任、苏北省HSK汉语水平考试执行委员会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