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

图片
首页 > 要闻动态 > 侨务动态

10多个国家侨领走进广交会

时间:2025-04-23 来源:南方日报 【字体:
  四月的广州万商云集。4月19日,第137届广交会一期落下帷幕,来自全球2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4万名境外采购商走进琶洲展馆。

  在这其中,就有一批来自美国、捷克、新西兰、巴拿马等10多个国家的侨领代表,亲身体验“广州制造”水平,为海内外企业寻觅对接商机。
  广州是全国重要的侨乡都市,222万海外侨胞遍布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内外华侨华人以“侨”为桥,长期致力于中外经贸文化交流合作,以一片赤子之心,整合资源助力祖国繁荣发展。
  熟知中外 企业出海以“侨”架桥
  自古以来,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经商口岸,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扮演着重要角色,是中外贸易往来和文化交流的重要节点。无论经贸还是人文交流,人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以“侨”为桥,许多华侨华人自身就是海内外经贸往来的纽带。
  捷克粤商会会长李以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基本每年都会回到广州参加广交会。从一开始的自己参加,到如今带领捷克商人组团参加,他见证了中国制造、外贸的发展之路。他也以侨的身份,促成两国企业互相考察,推动经贸交流合作。
  实际上,以“侨”为桥有着独特的优势,凭借华侨华人对海内外文化、规则的熟悉程度,能让企业“出海”避开雷区、少走弯路。
  “现在提倡的‘出海’与以前已经不一样了。”广州新侨联谊会常务副会长、中国(广东)RCEP跨境电商合作联盟联席秘书长周平提到,“以前可以在广交会寻找代理商销售产品,但现在世界格局改变、数字经济的发展大大缩短了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现在的出海是从研发到供应链,从品牌打造到零售,全链条全自营的出海。”
  “所以要在出海地建本土团队,这也是我们‘新侨’的优势,既懂国外也懂国内,可以减少沟通成本,同时也能运用AI科技等新事物新工具,提高出海效率。”周平说。
  广州市越秀区侨商会会长王亨利也持有同样的观点,“我们在国外待过,也经过商,熟悉国际贸易、企业出海的规则,同时作为不同国家的桥梁,我们对当地的市场、人文、风俗习惯更为了解,可以降低企业出海成本和风险,也可协助对接更好的资源。”
  因此,今年以来,为响应广东省侨办提出的“侨助‘粤贸全球’行动”倡议,广州市侨办联合市、区有关部门积极开展“侨助广州高质量发展行动——粤贸全球”系列活动,旨在凝聚侨心侨力,推动广州与全球的经贸活动,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既支持广州企业“走出去”,也吸引全球各地企业到广州投资兴业,提升广州产业国际影响力,助力广州企业与全球各地企业的交流合作,为“粤贸全球”发挥“侨”优势、注入“侨”动能,贡献“侨”力量。
  寻觅商机 “广州制造”开拓新市场
  上月底,在“侨助广州高质量发展行动——粤贸全球·中国企业走出去·泰国专场暨助力侨企高质量发展沙龙(第九期)”活动中,广州企业和泰国企业现场签署4组合作协议,覆盖消费电子、家清产品、时尚产业及数据服务领域。
  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泰王国建立外交关系50周年,也是“中泰友谊金色50年”。近年来,中泰两国经贸合作升温。中国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2个月,中泰双边贸易额为1488.8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中国出口1003.1亿元,同比增长13.3%;进口485.7亿元,同比增长9.1%。中国已连续多年成为泰国最大贸易伙伴,泰国是中国在东盟国家中第三大贸易伙伴。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对外交往窗口,在促进中泰文化互鉴、经贸合作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泰王国驻广州总领事馆负责人在致辞中评价道。
  这是广州企业积极拓展海外市场的缩影,海内外华侨华人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广交会现场,55秒就能完成拉花的智能冲咖啡机,就被澳大利亚英才会创会会长严桂鎏看中了。
  “澳大利亚的业态以小生意为主,也有咖啡文化,国内人工成本很高,人工智能完全可以替代人工。”严桂鎏认为,智能小家电在澳大利亚可以拓展更广阔的市场。
  百闻不如一见。“以前有些是听闻,现在是亲眼所见,看到中国制造的机器人、看到广州制造感到非常的荣幸与骄傲。”巴拿马花都同乡会会长江雄桐也带领商会成员组团来到广交会现场采购。
  新西兰粤商会会长汪家正表示,商会作为广交会新西兰官方合作伙伴,一直积极组织新西兰客商参与广交会,尤其关注人工智能科技产品的发展。商会在新西兰创办了新西兰—中国商品博览会、建立了广东首个县域海外仓,致力打造数智化商贸平台,助力“中国智造”对接大洋洲市场。下一步,期待和广州市企业有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的合作,服务好中小微企业抱团出海,助力广州高质量发展。
  挖掘需求 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
  “参加广交会,我发现同样的产品,国内在应用领域已经超越了国外,科技企业要出海,要把科技应用和硬件相结合,才能实现弯道超车。”广交会展馆内的宇树机器人,给中国侨联青年委员会委员、广州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林剑华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机器人灵活的关节,是高精尖工业制造的成果,它翻转站稳、跑步动作,背后又有赖于控制系统和算法的支撑。”
  20多年前离开广州,林剑华还记得当时的海珠大部分是厂房与城中村,如今再回到琶洲,他觉得窗外林立的高楼街景可与曼哈顿相媲美。
  “对我而言,这次回国投资不仅是商业选择,更是一次‘归乡之旅’。”受海珠区特有的“生态+人文+安全”特色吸引,林剑华在海珠投资了产业园区,“选择海珠区,既是情怀,更是理性判断。近年来,广州加速建设国际商贸中心、科技创新枢纽和综合性门户城市,其战略定位与我的投资方向高度契合。而且今天的广州既有琶洲数字经济试验区、珠江新城这样的‘世界级硬件’,又保留了骑楼街巷的烟火气与榕树成荫的岭南底色。更重要的是,这座城市让人安心,深夜从写字楼步行回家,街角便利店的灯光、巡逻的治安岗亭,这种安全感在海外许多城市已成奢侈。”
走进广交会的侨领代表们,也在其中看到了新的机遇。
  “最近我们正准备采购广州的变压器。未来10年,如新能源、医疗器械等,都是捷克所需要的。”捷克粤商会会长李以森还以研究员的身份任职于捷克国家智库,他注意到,不少广东企业能够成为捷克高端制造业的供应链上游,他也曾促成东莞企业与捷克企业的合作,但目前国内对中东欧市场的关注度较低,“中东欧还有很大的市场可以挖掘,建议广东的中小企业可以多关注这片区域,我也很愿意为双方对接需求。”
  “现在企业的研发速度、产品更新迭代速度已经超越了一般外国客户的想象。”广州市越秀区侨商会会长王亨利认为,“我们要定期将新技术新产品展现给他们,不仅是价格上的竞争力,还有技术功能上的竞争力,才能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中国的产品在越变越强。”
  新的发展蓝图正在徐徐展开。广州搭建平台,让侨商们更好地了解国内市场最新动态,借助海外侨团与国内侨商组织融通海内外的优势,更好精准对接企业资源,同时凭借侨商资金和海外优势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和创新项目的投资力度,实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