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江是江门的母亲河,其流域面积占我市总面积的2/3,干流和主要支流基本都在江门市内。图为潭江穿过开平城区。资料图片
江门日报讯(记者/张雷 邓少军) “潭江是我们的母亲河,推进潭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既是群众所盼,也是发展之需,宜早不宜迟,宜快不宜慢,一定要干。”6月20日,我市召开潭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领导小组会议,市长庞国梅在会上强调,要本着对侨乡发展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把保护潭江作为全市头号民生工程,加大工作力度,打好持久战,确保新一轮整治目标任务全面完成。副市长钟军参加会议。
“任务再重、难度再大也要干”
潭江流域面积占我市总面积的2/3,干流和主要支流基本都在我市境内。“潭江模式”曾被视为我国小流域水环境整治的成功案例,但随着流域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当前潭江保护面临的形势非常严峻,实施新一轮潭江整治刻不容缓。
“潭江整治不单单是哪个市(区)、哪个部门的事,而是全市的大事,是各级党委、政府和单位部门必须共同承担的责任。”庞国梅指出,保护潭江是全市头号民生工程,潭江保护得好“利”全在江门,保护得不好,“害”也全在江门。
据悉,过去潭江整治的范围主要集中在四市和新会区,但其实蓬江区、江海区的废污水绝大部分也是通过河网排入了潭江流经的银洲湖,因此这一轮潭江整治我市将蓬江、江海两区也纳入范围。
“今年是新一轮潭江整治的开局之年,也是省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三年新突破’的第一年,各市、区及各有关单位一定要改变重发展、轻环保的思想,一定要克服畏难情绪,任务再重、难度再大也要干,态度不能含糊,决心一定要下,全面、扎实、深入推进新一轮潭江整治。”庞国梅在会上动员。
“以点带线、以线带面整治潭江”
潭江整治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才能找到突破口?庞国梅提出,要抓住关键环节,突出整治重点,以点带线、以线带面,围绕潭江流域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整治三方面的重点工作,抓住“三点(重点工业排污企业、畜禽养殖场、城镇污水处理厂)”、“三线(重点水污染行业、城镇污水管网、城镇重点河涌)”和“三面(产业园区、农村面源、生态公益林)”。
“工业方面要加快推进电镀、造纸、制革、印染、化工、线路板、食品等七个重点水污染行业达标整治;农业方面尤其要加快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和适养区;生活污染源整治方面要继续加快城镇污水处理厂及污水管网建设。”庞国梅指出。
“天沙河、麻园河、会城河、台城河、新桥水、址山河、仙人河等14 条重点河涌,要按照到2015年底实现不黑不臭的目标,制定‘一河一策’整治方案。”庞国梅在会上还“任命”各市(区)政府主要领导为“河长”,负责本地区内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
“大家要按照市潭江整治领导小组下达的2014年潭江整治工作任务,强化措施,真抓实干,确保潭江整治开局良好。”庞国梅强调,市政府会强化责任考核及督查督办,对工作积极主动、整治效果好的市(区)及时通报表扬,对态度消极、措施不力、进展缓慢、效果不明显的要通报批评并责令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