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升体育app_欧洲杯下注平台-【下载官网】

图片
首页 > 政务公开 > 领导之窗 > 庞国梅 > 庞国梅主要活动

海洋经济规划完成 江门大步迈向“蓝海”经济

时间:2013-04-16 来源: 【字体:

    记者日前从江门市海洋与渔业局获悉,江门海洋经济规划阶段的工作已完成;而市委、市政府日前已通过《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20)》,对江门市海洋经济的发展目标、战略定位、海洋经济空间布局、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等内容一一破题,这将成为指导江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海洋经济发展的蓝图和行动纲领。

    在江门第十二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刘海在报告中提出积极实施沿江边、沿路边、沿海边发展产业的“三边”发展战略;今年江门“两会”期间,市长庞国梅提出全力培育海洋经济、城市经济和旅游经济三大新经济增长点。展望江门未来的发展,始终离不了“海”。

    “如果说沿江边是江门发展的火车头,那么沿海边则是江门发展的后劲所在。”刘海一语道出他对海洋经济发展的期待:海洋经济,是江门经济的“蓝海”所在。作为江门经济发展新引擎,海洋经济被放在目前以及未来几年江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也很有可能作为今年政协的“一号提案”被提出。

    江门有着怎样的海洋资源禀赋?海洋经济该如何发展壮大?从本期开始,《南方日报·江门观察》特别推出“闯关蓝海”系列专题,深入解读江门“蓝海”经济,以飨读者。

    “大广海湾区”发展优势得天独厚

    优势一?有政策和土地支持

    2011年7月,国务院批复《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发展规划》,广东海洋经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江门位于该规划确立的珠江三角洲海洋经济优化发展区,为广东海洋经济综合试验区的核心区域,且“大广海湾区”被确定为全省六大湾区之一,如何把握机遇,发展海洋经济强市成为江门市政府的重大课题。

    对此,刘海表示要向省委、省政府争取,把大广海湾区列入省级新区开发规划,成为广东省继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新区之后的又一个新区。在他看来,对比横琴、南沙、前海几个新区,大广海湾区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土地资源丰富。“经济引擎发动需要土地,没有土地就支持不了。我们的土地广,仅台山就3200多平方公里,加上海洋2800多平方公里,差不多有6000多平方公里。”

    优势二?从“风头水尾”变成“龙头凤尾”,区位条件优越

    在航运方面,江门东临西江黄金水道,南濒国际航道,是西江流域以及粤西沿海交通的重要门户,十分便利。另外,江门与香港、澳门联系紧密。据统计,江门水路至香港95海里,至澳门53海里。港珠澳大桥和深中通道的规划建设将大大拓展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空间,进一步推动江港澳和珠中江的海洋经济区域合作。“港珠澳大桥一通,沿海高速两边的新会、台山就会从‘风头水尾’变成‘龙头凤尾’,变成江门接受港澳产业辐射的桥头堡。”刘海表示。

    优势三?不可多得的海洋经济发展宝地,海洋资源丰富

    “江门是广东的海洋大市,在珠三角7个沿海城市中,江门大陆海岸线最长、海岛数量最多、滩涂面积最大、海洋资源种类最齐全。”刘海对江门海洋资源的优势曾作出如此概括。

    资料显示,江门的领海基线以内海域面积2886平方公里;大陆海岸线长420公里,约占全省的1/10;海岛岸线长约400公里,约占全省的1/6;共有海岛561个,数量位居全省第二,其中,大于500平方米以上海岛130个,海岛总面积249.9平方公里;水深小于5米的浅海滩涂面积约140平方公里,广海湾、银洲湖和川岛等海域具备建设深水良港的条件,其中上川岛乌猪洲具备建设30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的条件,黄茅海是西江黄金水道的出海通道。全市沿海区域可供旅游开发利用的优质沙滩有20多处,约64公里。

    前瞻

    发展三大组团 构建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日前通过的《江门市海洋经济发展规划(2011-2020)》(下称《规划》)提出,到2020年,江门全市海洋生产总值达到1000亿元,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海洋生产总值的比例达40%以上。其中,“十二五”期间,全市海洋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15年达400亿元以上,占全市生产总值的13%以上。在海洋生态建设方面,陆源污染和涉海污染得到有效控制和治理,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90%以上。

    《规划》要求,江门要坚持转型发展、绿色发展、统筹发展、集约发展和特色发展的原则,以建设临港产业集聚区为重点,推进岛湾联动、江海联动开发,把江门建成我省重要的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广东省岛湾联动和江海联动开发试验区、集中集约用海示范区、粤港澳重要的优质生态休闲生活区,建成海洋经济强市。

    《规划》显示,大力发展远洋渔业,规划建设崖门、广海、川岛等一批水产品精深加工区。突出发展海洋交通运输业和港口物流业。积极申报和建设依托沿海港口的保税物流园区,推进江门银洲湖物流基地、广东煤炭集散基地、广海湾鱼塘港物流园区项目建设。提升发展海洋船舶工业。规划建设银洲湖广东省船舶配套产业基地。扶持发展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清洁能源产业、海洋装备制造业、海水综合利用业、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生物育种及健康养殖产业。打造高端滨海旅游业,重点发展三大组团——银湖湾组团、广海湾组团、川岛组团。培育发展新型海洋服务业,包括海洋信息与技术服务业、海洋金融服务业、海洋商贸服务业等。

    方案解读

    空间布局

    一湖二岛三湾

    “一湖”:打造银洲湖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加快构建银洲湖港口群,推进双水、古井、崖门等作业区的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滨海能源、造船、精细化工等先进制造业,加强金融和信息服务支撑,积极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努力把银洲湖打造成为我国临港先进制造业基地。

    “二岛”:上川、下川两岛发展滨海旅游和深海渔业基地

    加快川岛滨海旅游业发展,努力建设5A级旅游景区,打造国际滨海旅游目的地。积极发展深海渔业,规划建设深海渔业基地,建立几支装备先进、适应深海作业的现代化捕捞船队。推动川岛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建设岛连陆和岛连岛通道工程。将川岛打造成为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综合利用岛和江门市向外海拓展的先导地区。

    “三湾”:加快三湾临海经济带的建设

    黄茅海临海经济带。重点发展滨海旅游业、海洋生物制药业和海水生态养殖业,适度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加快推进银湖湾生态旅游区建设,构建黄茅海生态旅游区、东部海水生态养殖带和西侧清洁能源产业带。

    广海湾临海先进制造业带。加快深水港开发建设,重点发展装备制造、滨海能源、造船、港口物流、环保等产业。大力发展高能效、低污染的大型火电和核电以及能源储备,构建珠三角综合能源基地。

    镇海湾临海经济带。重点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渔业,构建镇海湾生态旅游区和西部海水生态养殖带;积极发展港口物流业,适度发展船舶修造等临港工业,培育发展海洋生物医药业、海洋功能食品业等新兴产业;规划建设台山西南工业园,承接新财富工业园产业链延伸;扩建恩平港区,布局发展汶村、北陡港口码头区。

    专题策划/统筹:詹雨鑫

    专题撰文:南方日报记者 吴玉莹

    通讯员 周拥军